這背後的酸甜苦辣,是老師、幼童及家長之間的長期三角關係培養出的學習默契。在掌聲中,曾經憂心的
父母,含淚的眼神和老師交會,舞台上的琴聲,聲聲彈出我們累積多年的關愛和對未來學習之路的答案,
每當想到孩子的一生因為昔樂的學習而變得豐富和不同了,這種滿足感就是支持我在音樂教育上持續努力
的動力所在了。 |
 |
在一班接著一班的孩子進到音樂教室來時,天真的臉龐帶著笑唱出稚嫩的童音,有時並不是安份的處於教
室之中,因為期待和老師及學習同伴相見,太興奮時,也會出乎大家意料的直接奔跑到老師面前來,說出
一句不關緊要卻藏了一天的秘密,更有繞著教室跑一圈讓媽媽焦急又憂心的孩子,但隨著一堂一堂課的學
習、規範、老師和家長永不放棄的決心下,昔樂自然解決了這一切。 |
 |
孩子的行為在多年後被師長提及,常常笑而不承認,或到青春期時覺得幼時舉止不可思議,因為身心成長
了,在生理及大腦發育的過程中,每個孩子都經歷了不同的努力,有些形於外的易查覺,而形於內的也只
有親如父母,及擔任指導的師長了然於心,點滴在心頭了,今就音樂教育與孩子成長有關的重要課題∼感
覺統合做一探討,並從心理學角度討論如何藉由音樂的學習及教育,培養出專注力集中及具思考力的孩子 |
 |
首先了解感覺統合的意義為何?有些生理問題,如出麻疹、骨折或近視等等,情況是一目了然的,但像學
習困難或行為情緒違常等問題所在,就沒有那麼明顯。有些聰明的孩子,雖有好的學習環境,有父母的關
愛,但學習成果卻不佳,行為也常令家長操心,這些現象多由於腦中對各種感覺統合不良所引起,雖外表
不易看出,但在兒童世界中到處存在著。 |
 |
感覺統合是把各種感覺輸入組合起來,運用在身體內外知覺、順應反應、學習過程及神經機能的發展,經
由感覺的統合,神經系統不同的部分才能整體一起工作,使得個體和環境能順利的接觸並感受到滿足。 |
 |
我們身上不同的感覺,提供內臟、四肢等身體各部門的情況,眾多的感覺傳入腦中,腦部必須把這些感覺
,全部組織好,尋找出感覺的位置和種類,並下達命令,讓眾多感覺整體性的統合,腦部進而用這些感覺
來形成認知與學習,並和環境產生互動的進展。 |
 |
在母體子宮中,胎兒的腦感受到母體運動時,感覺就已開始組合了,嬰兒期中,感覺產生了大量的組合,
例如爬、坐、站。孩童期藉著玩耍,把身上的感覺、重力、聲音、視覺組合起來,形成多樣的感覺統合,
而遊戲是讓感覺統合的順應反應,孩子學會組合遊戲,將也就善於安排學校功課,成人後的也是有條理的
人。而7歲前,人腦是處理感覺的機能,他的順應反應多是肌肉型和運動型的,不是心智型的,因此稱為
「感覺運動發展」的年齡,經由談話,遊玩,以及學習的事務經驗中所產生的感覺統合,奠立了讀書、寫
字及良好行為所需的更複雜的感覺統合基礎。因此7歲以前,是重要的發展契機,感覺統合組合較佳的孩
子,長大後較易學得心智和社會技巧,腦部感覺統合好時,足夠應付環境要求,孩童反應會有勝任,啟發
和滿足感。但有些學童在剛接觸時,外看似正常,智力測驗也顯示正常或甚至很高的智商,在學習上卻一
再有情緒適應欠佳的情形,也就是統合能力較弱些。孩子3∼7歲是感覺統合的重要時期,這時大腦數能
接受感覺,也最能組織感覺,我們觀察孩子跑、跳、扭鬥、攀爬等等活動,他們覺得好玩,卻在玩中形成
進一步的感覺統合,在平衡方面,使得手眼協調,在嘗試危險事時,學習明瞭感覺與動作間的能力限度,
而在與重力相抗衡時,最後與強而有力的力量妥協,這也是運動普受孩子喜愛的因素之一,因為能滿足神
經系統的發展需要,而神經系統是身體接受外來刺激後,反應在肢體並協調情緒、思想記憶及學習的一種
接收過程。 |
 |
神經系統包括兩個大腦半球,一個小腦、腦幹、脊髓及分佈在全身的許多神經,每一構造包含了許多神經
細胞,稱為神經原 (Neurons),每一神經原有一根纖維,沿著纖維方向傳導訊息,神經原主要任務是把我
們身體和周遭的狀況通知大腦,以便下令操取行動和思想,而腦主要是一部感覺處理機器,感覺統合是感
覺刺激輸入組織的過程,若是腦功能是整體性且平衡的,身體的反應就很靈敏,學習也容易,結果自然有
良好的行為。神經系統內所包含的兩個大腦半球,分別在頭的兩邊,在大腦半球內還有「邊緣系統」,這
一神經原構造影響以情緒為基礎的行為。並且調節感覺輸入後的情緒反應及成長。 |
 |
另一方面影響學習的大腦半球外層,稱為大腦皮層,裡面含有一區域處理視覺,有一區域負責解釋環境所
傳來的聲音,有一區域負責語言,有很大區域負責解釋身體的感覺,還有若干區域負責對身體的控制及眼
睛運動。人類藉由視覺、聽覺、觸覺、嗅覺、味覺五感再加上本體感受 (指筋肉收縮與伸張、彎曲、推拉
及關節壓縮而引起的感覺訊息) 和前庭感覺來刺激整個神經系統的發展,進而使大腦發揮其功能。這當中
,前庭系統是很敏感的,前庭核在懷孕後第九週就已出現,在第十或十一週便發揮功能。在子宮中的第五
個月,前庭系統連同觸覺與視覺一起供給胎兒大腦全部的感覺輸入,可以說在整個懷孕期間,母親均以身
體的運動來刺激胎兒的前庭系統,但究竟什麼是前庭感覺呢?在外耳的另一頭就是內耳,內耳包括了由骨
質組成的複雜結構。這結構稱為 『迷路』,是由希臘字而來,『迷路』包括兩邊的聽覺接受器及兩種前庭
接受器,因此就生理構造的了解看來,聽力直接影響人類,是自母親胎中就已形成。 |
 |
另一方面,觸覺經由神精原的傳遞,對大腦產生了知道疼痛、冷熱、情緒反應、自動行為、思想記憶,以
及做決定的反應。 我們大部分的學習,又必須經由感覺系統來進行,較知識性及學業上的學習就在大腦皮
層中進行,若孩子能學習組織他的腦將使學習更加順利。腦幹中前庭神經核是感覺肌肉、關節、皮膚、視
覺和聽力的輸入訊息,甚至也把腦其他部位包括大腦皮質的神經訊息一起組合起來,這些早在懷孕第9週
就開始的操作也奠立了視覺和聽覺的發展基礎。 |
 |
前庭並負責對空間感覺的掌管,前庭異常時,人多
的地方,感到難以判斷某人在那裡,四處走動時覺
得不知要多近才好,常常靠太近而觸怒他人,其實
是與管教無關的前庭發育在搗蛋罷了。 另外各種害
怕、生氣、難過、高興等等情緒,也是神經系統的
機能表現,由邊緣系統所掌管。 |
 |
|
 |
 |
|
藉由以上對感覺統合的探討,我們了解到生理的發育,影響孩子的學習,衡量孩子的學習需要,加以人格
發展中兒童心理的需求。用營造教育的情境與機會,幫助孩子在學習的同時也刺激生理的平衡成長,是家
長及指導老師的共同目標,音樂的學習上,藉由聽、唱、彈、讀、寫的學習經驗,孩子在 (聽音) 時專注力
的培養,(歌唱) 時長短的樂句及歌詞記憶,(彈奏) 時讀譜、聽力及手指觸覺的神經系統連結統合,(寫譜)
時對紙上符號的認識及記憶,每一項都在訓練孩子的統合能力,同時刺激腦皮質的成長,使知識同時編織
在大腦成長中,又同時優美的樂聲中,含有喜怒哀樂的情緒表達,更刺激大腦中重要的前庭及邊緣系統,
並且在生活中,隨時可溶入音樂的學習,孩子在快樂或悲傷時,學過的歌曲或音樂氣氛便不由自主的進入
腦中及心裡,或藉由彈奏樂器及哼唱來表達。相信學過音樂的人都能體會,音樂是上天送給人類最美的一
份禮物,因為有感覺的神經系統來享受學習,又從學習中刺激感覺神經,另外和環境互動學習的同時,又
產生了情感教育。 |
 |
因美麗事物而受感動的能力,是情操教育上很重要的一面。而情操教育所保有的重要功能就是懂得自己與
他人不同而有不同的行動方式,例如溫柔善待他人或是體諒他人立場,但這些行動也必須具有高度的思考
能力為基礎,所以也是一種知性教育的培養,對於孩子將來人際互動及社會關係都有長遠的影響。 在音樂
的情境學習中,幼兒藉由模仿來吸收新知已是一種本能,音樂教室中的氣氛活潑、生動、自由,有助於孩
子創造力的啟發,教育理論家泰勒 (L. Tyler) 曾經提出極有價值的建議 ,他指出學習最重要的氣氛是開放
(Openness)、接受和允許。開放不是漫無秩序,而是讓學生有充分機會參與學習秩序的建立,活用其創
意並表達其感情,開放情境下的學生,主動性、好奇心和負責的勇氣也較易流露出來,另外在音樂教育中
,音高的辨別、音樂的欣賞,也促使孩童判斷力的養成,藉由知識的學習,音感的培養,建立獨自思考及
判斷的能力。 |
 |
在教室中,常見平時活潑的孩童,一坐上琴椅專注的彈奏表演時,前一刻的燥動馬上平靜無痕,有時專心
到嘴開開彈奏而不自覺,只為了用雙手表達出他內心感受的音樂,為師的我常常在這一刻享受豐收的喜悅
和百分之百的感動,彈奏結束傳來的掌聲中,同時可見笑容燦爛如三朵花的學生、老師及陪伴學習的家長 |
 |
在完成一曲彈奏的過程中,孩子經驗改正彈奏技巧的一次一次磨鍊,己從中培養出學習責任及服從的紀律
,挫折容忍度也在音樂的要求上獲得經歷,而在欣賞同伴表演時,更能考慮對方感受而表現出優良的舉止
,不但有禮貌的養成機會又是群體意識 (Group Conscious) 的潛意識學習,而禮貌和態度也正是音樂教育
中,能長期陶冶的情操。這些兒童心理上的人格教育,在音樂學習中同時讓孩子從言談舉止中學習,便是
氣質的養成了。 |
 |
學音樂的孩子除了聽、聞、嗅、味、觸五感之外,又多具一份「動感」,在音樂的律動中,身體便自然感
應了動感的訓煉,這是光靠知識的學習得不到的珍貴禮物,動感佳的孩子,肢體語言豐富,想像力佳,又
是團體的帶動者,也是一種領導氣質的養成。 |
 |
身為音樂教育者,在指導啟發的同時,兼負了神聖的使命及責任,相信藉由關懷和愛為出發,如心理學家
馬斯洛 (Abraham Maslow) 動機層次理論中所提,從生理需求、安全及保護的需求、歸屬的需求、自尊的
需求、自我實現的需求中來了解孩子,並製造學習動機,讓音樂學習與環境的互動下,音樂的幼苗茁壯成
長。 |
|
參考書目: |
1.Robert J. Sternberg 著,普通心理學,雙葉書廊有限公司出版,2003年7月。 |
2.鄭石岩著,心理分析與教育 ,遠流出版公司,民國82年。 |
3.鄭信雄醫師著,如何幫助學習困難的孩子,醫流出版社,民國85年。 |
4.Charles R. Hoffer 著,李茂興譯,音樂教育概論,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,1998年1月。 |
5.丹尼爾高曼著,張美惠譯,EQ,時報出版,1996年4月。 |
6.陳文德著,如何激發幼兒潛能,遠流出版公司,民國82年。 |
7.徐獨立醫師著,兒童心理問題與對策,心理出版社,民國78年。 |
8.Robert E. Slavin 著,王明傑、陳玉玲譯,教育心理學,學富文化發行,2002。 |
9.Harold F. Abeles, Charles R. Hoffer, Robert
H. Klotman, 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,
New York, 1994。 |